在博物馆里能够看到的恐龙其实只是库存化石中的一小部分。例如在犹他州普罗伏杨百翰大学的地球科学博物馆就贮藏了近100吨尚未剥除石膏外壳的化石。许多博物馆地下室的架子或抽屉里塞满了贴有标签的恐龙骨骼化石,其中大部分会原封不动地摆上好几年,等待科学家来研究。有些古生物学家会从一两根**前出土没人研究或鉴定错误的骨骼中,鉴定出全新的恐龙品种。
恐龙化石,是指恐龙死后身体中的软组织因腐烂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齿)等硬体组织沉积在泥沙中,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下,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沉积作用,骨骼完全矿物化而得以保存。此外恐龙生活时的遗迹,如脚印等有时间也可以石化成化石保存下来。
我们都知道,脊椎动物亚门都有骨骼,我bai们可以通过研究爬行纲的特点和拼接重合度在骨与骨之间连接。实际上,许多化石在du发掘出来时还保持着恐龙死时的姿势,完全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可以直接看出恐龙的zhi模样。另外,为数不多的恐龙木乃伊可以让人们只需通过少量研究就能得出大量信息。如果骨骼化石比较零碎,就只能通过已有的同种恐龙的资料来复dao原。但如果这是新发现的恐龙或没有同种恐龙相对完整回化石的记录,比如不少种类的蜥脚亚目的恐龙,就只能通过计算机模拟复原了。有些恐龙化石完整度非常高,比如暴龙**科LACM23844标本,完整度答达25%,而BHI3033标本化石完整度高达63%,这种化石能给复原省去不少麻烦。
恐龙的体型、生活形态等可以通过发现的化石而进行复原和推断,但恐龙的皮肤的颜色,无法找到化石的依据,所以只能根据对现有动物的认识来推测。根据古生物学家推测,大型恐龙可能会有斑纹或斑点作为保护色,颜色也会更鲜艳一些。交配期间,雄性恐龙的头部与皮肤的部分区域可能会像现代鸟类一样显现出艳丽的色彩,这样更容易获得异性的青睐。
在博物馆里能够看到的恐龙其实只是库存化石中的一小部分。例如在犹他州普罗伏杨百翰大学的地球科学博物馆就贮藏了近100吨尚未剥除石膏外壳的化石。许多博物馆地下室的架子或抽屉里塞满了贴有标签的恐龙骨骼化石,其中大部分会原封不动地摆上好几年,等待科学家来研究。有些古生物学家会从一两根**前出土没人研究或鉴定错误的骨骼中,鉴定出全新的恐龙品种。